时间:2024年05月31-6月2日 

地点: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距离会议开幕还有: 00
行业资讯
医院核医学科设计的五大要点你的位置:主页 >


核医学科是使用放射性核素及相关技术开展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学科,主要用于人体肿瘤的影像诊断及肿瘤治疗。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人体分子水平、血流、功能和代谢等信息,对重大疾病(如肺癌、甲状腺癌、肝癌、乳腺癌、肾癌、骨肿瘤、淋巴瘤等)进行早期诊断、鉴别,对微小病灶实现精准清除。核医学科主要包括核素显像、检查治疗、脏器功能测定和体外分析等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核医学科当下主要采用的医疗设备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

核医学科CT-PET血管机室平面示意图


一、选址


核医学科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周围场所的安全,不应邻接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这些部门选址时也应避开核医学。同时,核医学属于医技学科,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均有医疗需求,所以核医学科尽可能做到相对独立布置且集中设置。为了防护核医学工作中产生的气载放射性废物对周围的照射,核医学科尽量选择医院下风口位置。


核医学科对排气、排水有一定的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设置在建筑地下最底层。核医学科宜尽可能设置在一层或地下一层,并与住院大楼等人员密集场所隔离,避免注射药物后的患者与普通人近距离接触产生辐射影响。


二、主要功能区域划分


1

医疗功能分区


核医学科内按辐射防护和工作性质划分为控制区监督区非限制区


控制区(高活区)。区域内要求或可能要求采取专门的防护手段和安全措施,以便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控制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以及防止潜在照射或限制其程度。


控制区一般包括 SPECT机房、PET-CT机房、PET-MRI机房、高活性室、分装及(或)药物准备室、给药注射室、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室、放射性药物贮存室、放射性废物库、缓冲卫生通过间等。


监督区(中活区),是在辐射工作场所中未指定作为控制区的一个规定区域,但就该区域而言,即使通常不需要采取非专门防护措施或安全手段,也要对职业照射情况不断进行审查。


监督区一般包括:ECT控制室、PET控制室、放免室、专用卫生间、甲测室、敷贴室以及控制区周围的通道等。


非限制区(低活区)包括给药前候诊区、登记室、医护人员工作生活等配套辅助用房、控制区和监督区以外的电梯及走廊等。


2

洁污分区


核医学科按照洁净程度可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


清洁区:影像诊断室、医生办公室、医护更衣室、示教室等。患者严禁进入的区域。


半污染区:接诊处、问诊处、注射室、操作室等。是医务人员与患者接触的限定区域,必须对可能的污染做好随时消毒。


污染区:候诊区、检查室等。是患者候诊和完成检查、被污染风险较高的区域,应进行分时段消毒。


三、平面功能布局设计


1

布局设计


(1)

将放射性区域和非放射性区域分开,监督区与控制区分开,避免相互交叉。

(2)

各功能区域的布局应符合工作流程,便于工作。

(3)

工作人员通道与施用了放射性药物的患者通道分开,避免交叉。


2

功能设计


核医学科工作场所从功能设置可分为诊断工作场所治疗工作场所,其功能设置要求如下。


(1)

核医学科应有单独设置出、入口的单向通道,包括运输核素的出入口,检查结束离开的患者出口应避开人员密集场所,不宜设置在门诊大厅、收费处等区域。

(2)

独立的诊断工作场所应设置给药前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区、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给药室(可含质控室)、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室(根据放射性核素防护特性分别设置)、质控(样品测量)室、控制室、机房、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卫生间和放射性废物储藏室等功能用房。

(3)

独立的治疗工作场所应设置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及药物准备室、给药室、病房(使用非密封源治疗患者)或给药后留观区、给药后患者专用卫生间、值班室和放置急救设施的区域等功能用房。

(4)

诊断工作场所和治疗工作场所都需要设置清洁用品储存场所、员工休息室、护士站、更衣室、卫生间、去污淋浴间、抢救室或抢救功能区等辅助用房。

(5)

综合性的核医学工作场所部分功能用房和辅助用房可以共同利用。

(6)

正电子药物制备工作场所至少应包括回旋加速器机房工作区、药物制备区、药物分装区及质控区等。

四、医疗动线规划


1

流线设计原则


核医学科流线设计要求单向性,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动线最好做到不回头,不同区域之间做到不交叉。动线设计应根据各个区域的工作流程展开。


2

具体流线规划


(1)

患者就医流线:就诊→预约/登记→诊室→注射前等候→注射→注射后等候→扫描→离开。

(2)

医护人员流线:更衣→生活区或医生通道→诊室→操作室/廊→阅片室。

(3)

核素制备及使用流程(如有):回旋加速器→热室→质控室→分装→注射室/实验室→废弃品库。


五、装饰与机电设计


1

装饰设计


(1)

内墙墙体不应使用易裂、易燃、易潮湿、易腐蚀、不耐碰撞、不易吊挂的材料;控制区内墙体、台面、地面和物体均宜采用表面光洁、易清洗的材料。

(2)

顶棚应便于清扫、防积尘,照明应采用吸顶灯具和灯光幕。

(3)

所有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蚀、难沾污、易清洁的建筑配件。

(4)

不应使用易产生粉尘、微粒、纤维性物质的材料,所有材料(包括家具用材)必须符合国家环保相关标准。

(5)

注意消防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核医学科建筑平面布局的影响。

(6)

在核医学诊疗工作区域,控制区入口和出口应设置门锁权限控制等安全措施,限制患者的随意行动,保证工作场所内的工作人员和大众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2

机电设计


(1)

核医学科所有有核辐射风险的用房宜采用独立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扫描间温度应为 22℃±2℃,且 1h内的温度变化不宜大于 3℃ ;相对湿度应为60%±10%。其他房间可采用普通空调,但排风应按《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 120—2020)的规定处理。

(2)

磁共振室宜采用独立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室内温度应为 22℃±2℃,相对湿度应为 60%±10%。扫描间内应采用非磁性、屏蔽电磁波的风口,任何磁性管线不应穿越。磁共振机的液氦冷却系统应设置单独的排气系统,并应直接连接到磁共振机的室外排风管,管道应采用非磁性材料,管径不应小于 250mm。

(3)

不同核医学工作场所用房室内表面及装备结构的基本放射防护要求,如下表所示。


不同核医学工作场所用房室内表面及装备结构的基本放射防护要求


(4)

排放含有放射性污水的管道应采用机制含铅的铸铁管道,水平横管应敷设在垫层内或专用防辐射吊顶内,立管应安装在壁厚不小于 150mm的混凝土管道井内。


3

信息化系统设计


(1)

考虑到核医学的放射性,在直线加速器室内的摄像机及网络设备均要求为带屏蔽功能的专业特殊型号。

(2)

为核医学各操作台单独设置一个综合布线集线点箱,内置 4个内网口、1个电话口、1个外网口,其中外网口用于厂家的远程诊断。


来源:《新建综合医院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2024第五届(广东)医院建设创新大会暨医院建筑与装备展览会